下弦月是指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所呈现的月相,月面朝东的状态。在这个时期,由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我们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时的月亮被称为“下弦月”。
下弦月的形成原理是,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时,月球与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大致成直角,此时月球的可见部分较少,称为上弦月。随后,月球继续运行,到了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时,月球与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再次形成直角,但这次是在地球的西边,因此我们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就是下弦月。
下弦月通常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具体时间是日出黎明前,出现在东面天空,月面朝东。
下弦月对于古代的劳动人民来说,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下弦月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