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也称为《周易》或《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书籍,它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易经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是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和卦爻辞,而《传》则包括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二元论,它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两个要素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易经通过描述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阐述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了诸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等宇宙生成论。
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书籍,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这些规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经的智慧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个方面。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是古代帝王之学,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等必修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