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的理念、态度和方法的总称,它涉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观点和信念。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现代教学观: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合作教育论
提倡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合作,排除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
罗杰斯教学观
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素质教育创新观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人本主义教学观
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运用于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关注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提倡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
效率的观念
强调培养综合素质,把对孩子终生有益的思想、习惯、知识、技能在最适合的年龄段交给孩子。
学生自立的观念
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重视提问与讨论。
这些教学观反映了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观,以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