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自体传播
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
有些蒴果及角果在成熟开裂时会弹射种子,例如乌心石。
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有些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后会有二次传播,如鸟类、蚂蚁、哺乳动物等。
风力传播
有些种子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例如菊科的黄鹌菜和木本植物如柳树、木棉。
细小的种子因表面积与重量比例大,能随风飘散,如兰科植物蒲公英的种子。
水力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表面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比重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溪流或洋流传播,例如睡莲、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
鸟类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都是肉质的果实,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后将种子吐出,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传播距离较远。
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通常传播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干果,如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昆虫传播
昆虫传播主要是虫媒花,昆虫在采食花蜜时带走种子,例如蜜蜂采蜜时会带走花粉和种子。
弹射传播
成熟的果实轻轻一碰,果实就会裂开,用果皮反卷的弹力将种子弹出,例如非洲凤仙、羊蹄甲、洋紫荆等。
种子通过这些传播方式,可以到达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植物种群的延续和扩散。不同的植物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