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协商解决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解决
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仲裁解决
当事人根据事先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
诉讼解决
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解决纠纷。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纠纷涉及财产权益,且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则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纠纷必须先进行仲裁才能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