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体在铁碳合金中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和形成条件存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一次渗碳体:
由液相中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规则长条状,通常在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如白口铁)中见到。
二次渗碳体:
从奥氏体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Ⅱ,网络状分布在奥氏体晶界,常见于过共析钢退火平衡组织中。
三次渗碳体:
从铁素体中析出的Fe3C,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Ⅲ,沿晶界呈小片状分布,由于含量较少,通常不易观察到。
共晶渗碳体:
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呈连续的基体,比较粗大,有时呈鱼骨状。
共析渗碳体:
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与铁素体呈交替层片状。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渗碳体,例如:
片状渗碳体: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时形成。
网状渗碳体:由慢冷时的二次渗碳体形成。
球状渗碳体:球化退火时形成。
杆状渗碳体:属于先共晶渗碳体。
块状渗碳体:是共晶、过共晶合金中的基体组织。
综合以上信息,渗碳体主要可以分为四种形态: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如果考虑特殊形态的渗碳体,则还可以包括片状、网状、球状、杆状和块状渗碳体。但在最基础的分类中,通常认为渗碳体有四种主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