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子是一种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学名为Muntiacus,俗称麂子。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至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诸岛,西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麂子体型较小,成体体重通常在16-25千克之间,体长75-115厘米。它们有角,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且胆子很小,性机警。麂子的被毛较其他鹿科动物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并拥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
麂子在中国有三种常见的种类: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狩猎,麂子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麂子的肉细腻清香,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大量人残杀和食用麂子肉的原因。麂子的皮很软,可以制革,这也是其经济价值之一。
总的来说,麂子是一种体型较小、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的鹿科动物,因其肉和皮的利用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现已成为国际和国内的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