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确实存在阳历,但古代中国人使用的是阴阳合历,也就是将阴历(以月亮的朔望月周期为基础)和阳历(以太阳年为周期)相结合的一种历法系统。
中国古代的阳历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来体现,这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例如,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是大自然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被视为新年的开始。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十二气历”,这是一种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的历法,每年的天数大约在364到367天左右,比阴历更接近太阳年。
因此,尽管中国古代没有像现代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那样的阳历体系,但他们通过阴阳合历和二十四节气等方式,实际上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和利用太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