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缺陷是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常见的焊接缺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缺陷
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焊缝超高、超宽、过窄、高低差过大、焊缝过渡到母材不圆滑等。
焊接表面缺陷:咬边、焊瘤、内凹、满溢、未焊透、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
焊接变形:工件焊后产生的变形,如焊缝增强过高。
内部缺陷
气孔: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
夹渣: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降低焊缝的强度与致密性。
未焊透:母材金属接头处中间或根部未完全熔合。
未熔合:固体金属与填充金属之间局部未完全熔化结合。
裂纹:焊缝中出现的缝隙或裂纹,可能由应力、温度变化或材料本身的缺陷引起。
夹钨:钨极与熔池金属接触,钨极尖端部分进入焊缝。
其他问题
过烧:焊接过程中加热过度或高温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材料组织变化。
错边:两件焊接母材的厚度、坡口角度等不匹配,导致焊缝对接不齐。
焊鳞:去除焊鳞后焊缝表面气孔。
弧坑针状气孔:焊缝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气孔。
缩孔:焊缝冷却时形成的缩孔。
端部裂纹/焊缝裂纹:焊缝端部或焊缝中出现的裂纹。
不良焊缝外观:包括焊瘤、飞边、焊缝不均匀等。
焊接缺陷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工艺参数,以及正确的操作技巧。对于某些特定的缺陷,如咬边和焊瘤,可以通过调整焊接电流、运条速度、焊条角度等方法来减少或避免。对于气孔和夹渣,则需确保焊接环境的清洁,以及焊接材料的适当保管和焙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