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度测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以下是吸光度测量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吸光度测量原理
吸光度(A)是衡量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的物理量,其定义为:
\[ A = - \log_{10} \left( \frac{I}{I_0} \right) \]
其中:
\( I \) 是透射光强度(即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度)
\( I_0 \) 是入射光强度(即照射到样品前的光强度)
测量方法
透射法
光源和光电检测器安装在薄层板的两侧。
光源发射的光通过单色器或滤光片后成为单色光,并照射在薄层斑点上。
测量透射光强度,并计算吸光度。
反射法
光源和光电检测器安装在薄层板的同侧。
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单色器或滤光片后成为单色光,并照射在薄层板上。
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并计算吸光度。
反射-透射法
同时测定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将两种信号相加以减小测量误差。
测量流程
1. 校准仪器。
2. 准备样品。
3. 选择测定波长。
4. 进行空白试验(测量参比溶液的吸光度)。
5. 测定样品(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注意事项
吸光度的测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剂、温度、波长等。
为保证测量准确性,通常使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以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和样品池吸收等因素的影响。
吸光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比尔-朗伯定律进行定量分析。
示例计算
假设已知某溶液的吸光度 \( A \) 和浓度 \( c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A = - \log_{10} \left( \frac{I}{I_0} \right) \]
\[ A = - \log_{10} \left( \frac{T}{1} \right) \]
\[ A = - \log_{10} (T) \]
其中 \( T \) 是透射比,即透射光强度 \( I \) 与入射光强度 \( I_0 \) 的比值。
结论
吸光度测量是一种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透射或反射强度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