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在形式上,句子的字数主要是四字或六字句,句式追求错落有致和骈偶,语音方面追求声律谐协,文辞方面比较讲究藻饰与用典。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为“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