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仍然感觉热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残余热量:
夏季积累的热量不会立即散去,地面继续释放余温,导致立秋后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然较高。
天气系统:
初秋时,高压系统仍然占主导地位,带来晴朗少云的天气,使得阳光直射地面,感觉更热。
季风影响:
如果立秋前后季风没有明显转向,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吸收并储存了太阳热量,使得城市气温比周边农村地区更高。
“秋老虎”现象:
某些年份,立秋后天气会短暂回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这通常发生在每年的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
“晚立秋”和“母秋”:
如果立秋时间晚(如农历七月初),或者处于双日子(母秋),可能会导致天气持续炎热较长时间。
“秋包伏”:
当立秋在末伏之前时,意味着立秋后还有伏天,因此气温会相对较高。
大气环流异常:
例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共同影响,导致晴朗少云的天空,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强烈,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气象学上定义入秋需要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因此从气象角度看,立秋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通常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才会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