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社保的行为在法律上被定义为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和第九十四条也对此进行了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以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到骗社保的定罪,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涉案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犯罪手段:
包括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
造成的损失:
对社会保险制度和其他保险人财产的影响。
是否存在其他严重情节:
如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编造虚假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故意造成财产损失或伤害等。
根据上述规定,骗社保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案件的定罪和量刑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判决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