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读音为qīng dēng,是一个 光线青荧的油灯,也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这个词语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唐代韦应物的《寺居独夜寄崔主簿》中的“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以及宋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的“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青灯的由来与寺庙有关。在过去,寺庙里的灯罩是用布做的,因颜色呈青色,所以称为青灯。常伴青灯通常指脱离尘俗,皈依佛门。在个人深层理解中,常伴青灯意味着心境空静脱俗,独守寂寞。
此外,青灯古佛中的青灯还指一种佛教修行的境地或状态,意味着内心清澈明亮,不受世俗的扰动和诱惑所影响,面对忧愁和困难时能保持平静和冷静。这种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境界,即超脱尘世的远离烦恼和欲望的境地。
总的来说,青灯不仅是一种实物,更是诗人和文人用来表达内心孤独、清苦和对佛门修行向往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