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别人的说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说课者对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的理解是否正确。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具体、恰当、全面。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实际,能否分清主次,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合理、实用与有效,是否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能否做到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学生正确领会和系统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混乱和歪曲。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应有的作用。
教学程序的科学性
授课内容是否科学,是否将三维教学目标和谐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结构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思趣。
教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有利于学生活动,学法的指导是否得当。
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者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说课者是否具备较强的取舍、处理、组织能力,知识面广,对所述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
说课者在现场的表现是否从容不迫,能否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说课者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思想方法
说课者是否注重对教育理论的诠释,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方法。
说课者是否能够通过说课促使自己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提升教学境界。
整体评价
评价说课者是否具备较新的教育观念,能否很好地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并有效地进行处理。
评价说课者的教学策略手段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别人的说课水平。建议在评价时,既要肯定其优点和长处,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良的方法和措施,以帮助说课者进一步提高说课质量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