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Lolita)是一个文化代名词,它源自于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Lolita),首次出版于1955年。在这部小说中,洛丽塔是小说的主角,一个名叫洛丽塔·海斯(Dolores Haze)的12岁少女。小说通过一个中年男子亨伯特·亨伯特(Humbert Humbert)的视角,讲述了他对洛丽塔不寻常的、几乎是病态的迷恋。
洛丽塔这个词后来在日本被引申为一种次文化,用来形容外表年轻或具有幼稚特质的小女孩,或者指穿着萝莉装的女性。此外,“洛丽塔”也成为了一种服装风格,特指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保留着少女刘海的年轻女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洛丽塔”一词在流行文化中广泛使用,但它通常带有某种负面含义,因为它与对未成年少女的性吸引或引诱有关联。在文学作品中,洛丽塔代表了复杂的情感、道德和社会问题,尤其是与恋童癖和权力滥用相关联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