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是 句内点号的一种,它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连接的成分一般比较简短,且连接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事物:
通常用于单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停顿,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例如:“天山上有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骆驼。”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例如:“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顿号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和简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在使用顿号时,应注意其位置和所连接的词语的性质,以确保准确传达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