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本家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为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而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当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下降,使得工人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减少,即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样,工人可用于剩余劳动的时间相对延长,资本家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体现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并且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这一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