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陀含是佛教中的一个果位名称,属于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一。其基本含义是“一来”或“更来”,指的是修行者在达到第二果位后,由于已经断除了欲界思惑的前六品,但仍需再次往返于人间和天界一次,才能最终解脱。这个果位也被称为“斯陀含果”或“二果”。
定义:
斯陀含是佛教中声闻乘的修行者在断除见惑的基础上,进一步断除欲界思惑后所达到的果位。
果位含义:
斯陀含意味着修行者已经减少了贪、嗔、痴,尽管仍有,但已减少对欲望的执著。
果位阶段:
在达到须陀洹果(第一果位)后,修行者会继续修行,最终可能达到斯陀含、阿那含或阿罗汉的果位。
果位进阶:
从须陀洹果到斯陀含果,修行者已经断除了见惑,并开始断除欲界思惑。
果位名称:
斯陀含的梵文是 Sakadagami,巴利语是 Sakadagami,中文翻译为“一来”。
果位修行:
证得斯陀含果位的修行者,在人间和天界之间的一次往返中,将最终断除剩余的欲界思惑,从而解脱生死轮回。
果位与轮回:
斯陀含果位的修行者,在经历一次生死轮回后,将不再回到欲界受生,除非还有未断尽的烦恼。
果位与阿那含:
阿那含果位(第三果位)的修行者,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一步断除欲界思惑的后三品,不再回到欲界受生,因此被称为“不还”。
果位与阿罗汉:
阿罗汉果位(第四果位)的修行者,断尽三界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斯陀含果位是佛教中修行者达到解脱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了修行者在断除烦恼、趋向解脱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