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Cóng)是一种 内圆外方的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100年,最早出现在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其中良渚文化的玉琮最为发达,出土和传世的数量很多。
玉琮的形状为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和地的统一,体现了古代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在古代,玉琮不仅是祭祀用品,还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玉琮的表面通常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几何纹、兽面、神话故事等,这些纹饰不仅增加了美观性,也是古人信仰和图腾的体现。
从历史沿革来看,玉琮在良渚文化时期达到辉煌,后来汉朝以后,玉琮的形状变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用途也由祭祀转向装饰和丧葬。宋至明清时期,仿古玉琮大量出现,成为了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
综合以上信息,玉琮不仅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礼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