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著作,其名字的含义可以分解为:
`资`:帮助、可凭借
`治`:治理国家
`通`:从古到今,即全面的、连贯的
`鉴`: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综合起来,`资治通鉴`的意思是“借鉴历史经验以治理国家”,即通过梳理和总结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以加强和改善国家的治理。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九年完成,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共包含1362年的史实。其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涵盖了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记述警示后人,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