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景陵不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严重的破坏和盗掘
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东陵附近出现了盗掘文物的狂潮。
1945年9月,一群土匪打开景陵地宫,盗走了所有随葬珍宝,导致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
盗掘者没有封住盗口,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后才封住盗口。
地宫积水问题
景陵地宫长期遭受地下水渗透,积水严重,最深达2~3米,导致地宫清理和保护工作难以进行。
安全隐患
盗墓贼在盗掘过程中,地宫内涌入大量黄水,给后续进入的考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考古学家在进入地宫后,发现积水从膝盖处漫至胸口,环境阴深,出于安全考虑,决定封锁景陵。
保护文物
为了保护遭受过盗墓厄运的景陵地宫及其内康熙皇帝的骨骸,有关部门在清理地宫后,决定暂时不对游人开放景陵地宫。
由于上述原因,康熙景陵自1952年起被永久关闭,并未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