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或过冷雾滴直接凝华或冻结在地面物体上的白色不透明冰晶沉积物。以下是雾凇形成的主要条件:
低温环境:
气温需低于冰点,通常在零下2摄氏度至零下15摄氏度之间,有时甚至低至零下26摄氏度以下。
充足的水汽:
空气中有足够的水蒸气或雾滴,相对湿度通常需达到90%以上。
冷物体表面:
需要有冷的物体作为雾凇的附着物,如树枝、电线、草叶等。
适当的风速:
风速一般需在1米/秒至5米/秒之间,以促进雾滴的运动和碰撞,同时保持雾凇的稳定。
晴朗少云的天气:
无云或云层稀薄有利于水蒸气直接凝华成雾凇。
雾凇可分为两种类型:
粒状雾凇:由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结构较为紧密。
晶状雾凇:由过冷却雾滴凝华而形成,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雾凇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对电线、树木等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