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通常是由长辈或师长取的,但也有自己取的情况。以下是有关古人取字的一些要点:
取字的传统
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字是成年后的一种标识,用于平辈间称呼,表示尊敬。
取字的原因
为了避讳,即不直接称呼先祖或尊贵人物的名。
表示个人的德行或本名的意义,作为名的补充和解释。
取字的特殊情况
有些情况下,字是由本人取,尤其是文人雅士为了表达个性或寓意。
例如,五代时南汉刘䶮为自己名字造字“䶮 (龑)”,意指“飞龙在天”。
字与名的关系
字的选取往往与名有相应的关联,可能是同义、反义或释义。
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亮和明都有光明的意思。
字的文化意义
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代号,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才华。
取字时,古人还会考虑到五行、八卦、三才、四柱等姓名学因素,寄托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总结来说,虽然古人的字大多由长辈或师长所取,但也有个人自取的情况,且字与名之间往往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或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