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
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成本和业务量。
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
推动和全员参加原则
任何成本控制方法,其实质都是设法影响执行作业或有权干预作业的人,使他们能自我控制。
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
全面介入原则
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
例外管理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规的情况,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事项,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经济效益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目标管理及责任落实原则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权、利和考核标准。
通过设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员工身上,确保成本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全面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必须贯穿于企业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包括人员成本、物料成本、设备成本等。
讲求效益原则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并积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以弥补成本控制的不足。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成本控制中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权力和利益,使成本控制活动能够有效执行。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