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朝,具体可以追溯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在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后开始实施海禁政策。到了清朝,特别是雍正元年(1723年),因与罗马教廷的中国礼仪之争,清政府开始禁教并限制外国传教士进入国内传教,这被视为清朝锁国政策的开始。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了“一口通商”政策,关闭了大部分通商口岸,仅保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这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全面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从175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才逐渐结束。这一政策限制了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并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