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车逃逸的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必须意识到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
2. 逃避法律追究:当事人离开现场的目的应是逃避法律责任。
3. 未履行救助和报告义务: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救助伤者,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当事人可能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此外,如果当事人有以下行为之一,也可能被认定为弃车逃逸:
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而离开现场;
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现场后又返回;
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
给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医院;
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离开现场且不承认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弃车逃逸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肇事逃逸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有期徒刑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