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可维护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可理解性:
软件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对外来读者来说容易理解的难易程度。
可测试性:
软件可以被测试以验证其正确性的难易程度。
可修改性:
软件可以被修改以满足新的需求的难易程度。
可移植性:
软件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并能正确运行的难易程度。
可重用性:
软件组件或代码可以被其他项目或应用再次使用的程度。
可靠性:
软件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正确运行的概率。
可使用性:
软件用户界面友好,易于学习和使用的程度。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模块化设计,详细的设计文档,结构化设计。
源代码内部应有良好的文档,并选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确保软件有良好的结构,使用独立的测试工具和调试工具,以及以前设计的测试过程。
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内聚性,实施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结构,使用独立于机器的高级语言编写,以便于移植。
预留出一定的空余编码以供扩展,保持函数体(对象)的封闭性。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和可移植性,从而提升整体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