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方程式是描述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一般写作:
\[ \text{化合物(离子前)} = \text{离子(阳离子 + 阴离子)} \]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为:
\[ \text{NaCl} = \text{Na}^+ + \text{Cl}^- \]
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荷数必须相等 ,且方程式中的化合物必须是可溶于水的盐或酸。电离方程式不是化学反应方程式
,因此电解质的电离不是分解反应。
由酸根、铵根、氢氧根等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在电离过程中一般以整体出现,不再分离,所以根的符号要作为一个整体写出,不可拆散写。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离子化合价的数值是相同的,但表示方法不同,表示离子时要写成“n+”或“n-”(如Cu²⁺、CO₃²⁻等),且位于原子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而不能写成+n(如Ca+²)或-n(如CO₃²⁻)。
电离方程式要配平,即等式两边相应原子的个数要相等。通常把电解质分子的系数定为1,电离出的各种离子数目写在相应离子符号前。
示例
强电解质 氯化氢(HCl)电离: \[ \text{HCl} = \text{H}^+ + \text{Cl}^- \] 氢氧化钠(NaOH)电离: \[ \text{NaOH} = \text{Na}^+ + \text{OH}^- \] 硫酸钠(Na₂SO₄)电离: \[ \text{Na₂SO₄} = 2\text{Na}^+ + \text{SO₄}^{2-} \] 醋酸(CH₃COOH)电离: \[ \text{CH₃COOH} \rightleftharpoons \text{CH₃COO}^- + \text{H}^+ \] 氨水(NH₃·H₂O)电离: \[ \text{NH₃·H₂O} \rightleftharpoons \text{NH₄}^+ + \text{OH}^- \] 注意事项 质量守恒: 等式两边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电荷守恒弱电解质
原子团不拆开:如酸根、铵根等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