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哈是一种源自中国东北地区的传统游戏,它使用动物后腿关节上的骨头作为游戏道具。嘎拉哈在满语中称为“gachuha”,直译为“骸骨”,通常指的是羊、猪、狍子等动物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即距骨。嘎拉哈具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有不同的名称,如“肚儿”、“坑儿”、“驴儿”和“砧儿”。
嘎拉哈游戏在北方地区特别流行,尤其是满族儿童,它不仅能提高玩家的敏捷力,还蕴含财富和吉祥的意义。历史上,嘎拉哈游戏在清代有多种玩法,最初是男性从事的活动,后来逐渐变成妇女和儿童的游戏。
游戏的目标通常是在抛起小布口袋时,快速翻动嘎拉哈的四面,或者按规定数量抓起嘎拉哈,以合要求且口袋不失手者为胜。嘎拉哈游戏反映了东北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