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说的“七尺男儿”的身高因历史时期和度量衡标准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七尺男儿”的身高范围:
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一尺约等于23.1厘米,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大约在161.7厘米至168厘米之间。
到了三国至西晋时期,尺长略有增长,一尺约等于24.2厘米,此时“七尺男儿”的身高约为169.4厘米至180.6厘米。
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到了唐代,一尺的长度达到了30.7厘米,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接近2.14米。
宋元明清时期,尺长进一步增长,一尺的长度在31.68至32厘米不等,按此标准,“七尺男儿”的身高接近或超过2.2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都是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推测的,并非精确测量结果。实际上,“七尺”通常是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并非严格的身高测量。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度量标准下,大约在1.68米至2.14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