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它主要有两个含义:
原意:
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其中有“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的描述。
比喻意: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这个比喻意义源于古代对千里马的高度评价和追求,以及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关例句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吾道夫先路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他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千里马也用来形容非常优秀的人才,如《史记·赵世家》中提到的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在现代汉语中,千里马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最有潜力、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或项目。
辨析
“千里”在古代是一个虚数,表示非常远的距离,而现代汉语中,虽然“千里马”一词仍然广泛使用,但其比喻意义更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古代文献中有关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描述,但这更多是一种传说或夸张,实际上马的奔跑速度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综上所述,千里马不仅是一个形容骏马奔跑能力强的成语,更广泛地用来比喻具有出众才华和潜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