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涉及分数的应用题时,确定单位“1”是非常关键的。单位“1”通常指被比较或被参照的总量或基准量。以下是一些找到单位“1”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关键字确定
“是”字后面:如果句子中有“是”字,并且后面跟着一个数量,那么“是”字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比”字后面: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占”字后面:当句子中有“占”字时,“占”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
“相当于”后面:如果句子中有“相当于”这个词,那么它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通过“的”字确定
“的”字前面:在关键句中,“的”字前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字前面都是单位“1”,必须结合关键句一起分析。
通过补充句子确定
省略句式:有些句子省略了某些部分,可以通过补充完整来找到单位“1”。例如,“现价降低4/7”,可以补充成“现价(比原价)降低4/7”,这样“原价”就是单位“1”。
通过总量和部分数的关系确定
部分数和总数:在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时,总数是单位“1”。
通过特殊句式确定
复杂句式:对于含有多个关键词的复杂句式,如“吃去的比剩下的多总量的2/5”,需要仔细分析,通常以“的”字优先,所以单位“1”是总量。
通过变化前后的量确定
原数量:有时单位“1”是变化之前的量,即原来的数量。
示例
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这里“女生”就是单位“1”。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这里“男生人数”就是单位“1”。
现价降低4/7:
补充成“现价(比原价)降低4/7”,“原价”就是单位“1”。
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1/2:
这里“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到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