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梵语,意为坚硬无比、坚不可摧;般若,梵语,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此经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锋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
《金刚经》主要思想内容是,通过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烦恼,达到清净的彼岸。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此经采取对话体形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阐述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等于非相,主张意识离所有诸相而无所住,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废除所著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地步。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此经在中国禅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