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选地
选择海拔800~1100米、气候凉爽湿润、排水良好的山地阔叶林地带或肥沃的园田。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pH值在5.5~7.0之间。
整地
深耕土壤,施入腐熟有机肥,拌入杀菌剂如多菌灵,并拌入骨粉或过磷酸钙作为基肥。
筑成宽1.2m、深2.5cm的高畦,作业道宽70~80cm,以便排水和空气流通。
播种
种子需先进行冷藏处理以打破休眠状态,然后均匀撒播在育苗基质上,轻轻压实。
播种后覆盖薄层基质,保持适当湿度,适时浇水以促进出苗。
育苗和移栽
幼苗长至5-6厘米高时,可移栽到花盆或露天地块中。
移栽时注意根部朝下,芽向上,并适当浇水。
田间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西洋参喜斜射光和散射光,需搭设遮阳棚或种植在树荫下。
定期除草和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
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追肥,注意不要过量。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瑞毒霉防治主要病害。
收获
主根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根据生长情况选择收获时机。
挖掘时小心保护参根,清洗后干燥。
其他注意事项
覆盖物如稻草、落叶、锯木屑等可保温防寒、防止水分蒸发。
灌溉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在40%~50%,避免高温直射。
架棚遮阳,透光度根据参龄调整。
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种植西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