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种体型较小、分布广泛的鸟类,具有以下特点:
体型与外观
体长通常为13-15厘米。
喙黑色,呈圆锥状。
跗跖为浅褐色。
头、颈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饰以黑色条纹。
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色大斑,肩羽有两条白色的带状纹。
尾呈小叉状,浅褐色。
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年龄增长,喉部颜色逐渐变深直至黑色。
雄鸟肩羽为褐红色,雌鸟为橄榄褐色。
生活习性
性喜结群,除繁殖季节外,多呈小群活动。
适应力强,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如森林、灌丛、草地和人类居住区。
繁殖能力强,在适宜的季节内能快速繁殖。
筑巢简陋,通常以草茎、羽毛等自然材料构成,多建在屋檐下或墙洞中。
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11-12天。
食性
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植物性食物(如谷粒、草籽、果实)和昆虫。
社会行为
麻雀具有高度的社会性,群体中会有首领,共同防御天敌和入侵者。
群体中分工明确,如年轻雄雀寻找食物,雌雀照顾幼崽和清理巢穴。
繁殖与育雏
在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繁殖。
每窝产卵4-6枚,雌雄轮流孵卵。
雏鸟全身裸露,15天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适应性与寿命
麻雀的关节无法弯曲,采用跳跃方式移动。
麻雀的寿命一般在野外为2-3年,在人类居住地为4-6年。
分布与种类
麻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外。
世界共有27种麻雀,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
这些特点使得麻雀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鸟类,也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