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书袋”或“掉书袋”是一个 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写作时喜欢引经据典、卖弄学问。这个成语带有讥讽的意味,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过分炫耀自己学识的人。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朝马令的《南唐书·彭利用传》,其中记载:“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这里的“掉书袋”原意是指说话或写作时过分依赖和引用书籍,给人一种卖弄学问的感觉。
在现代汉语中,“吊书袋”或“掉书袋”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在言谈或写作中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的人。例如,辛弃疾就是一个被形容为“吊书袋”的文人。
总的来说,“吊书袋”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于批评那些过分炫耀自己学识的人。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应适度引用,避免过分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