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民俗是民间对生活艺术和技艺传承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拜师学艺
学徒需备拜师礼,择吉日到师傅家正式拜师。
学艺期间,师傅说一不二,学徒只能专心学习,不得多问乱动。
学徒需遵守师傅的规矩,如不抽烟、不喝酒,吃饭时不能随意吃师傅未动用的菜。
学徒期间,需定期到师傅家拜年,并在重要节日或师傅生日时送礼。
学徒期满后,师傅会赠送全套工具,徒弟方可独立开业。
匠人做工
匠人做工时,东家需备宴席并指定活路,匠人的工作质量被视为其人品和手艺的标志。
匠人不能随意更换,否则被视为无礼之人。
工匠施法降祸法,如木匠在上梁钉椽时出错,瓦匠在铺瓦时忌讳把瓦片行数铺成双数等。
行业禁忌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禁忌,如木匠、石匠等行业禁止使用单数数字,工具箱要顺着放,不能倒立等。
瓦匠在盖房时忌讳把瓦片行数铺成双数,因为这会触怒祖师爷鲁班。
木匠在制作佛像时,摸佛脸前必须洗手,不能给佛像脸上摸脏东西。
工作精神
工匠注重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如果工作未达到预期质量标准,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师徒关系
工匠与师傅的关系被形容为“师徒如父子”,师傅传授技艺,徒弟需终身尊敬和感激。
行业规矩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行语、禁忌及拜师仪式、传授技艺方法。
工具使用
古代工匠使用正圆的工具,如规、绳、水、垂等,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体现了古代木工民俗。
其他习俗
工匠店铺收徒时,有“三年徒弟四年帮”之规,徒弟期满后,须再帮师傅做一年,得少量工钱。
工匠在年初做“开张活”,年终做“辞岁活”,要求干净利落。
这些民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工匠技艺的尊重和对师徒关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工艺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