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具体包括: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每个地支都与特定的时间、方位、五行属性等相应联,例如:
子代表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也与冬季和北方相应。
丑代表丑时(凌晨1点至3点),也与牛年和冬季的余气相应。
寅代表寅时(凌晨3点至5点),也与春季和东方相应。
卯代表卯时(早上5点至7点),也与兔年和东方相应。
辰代表辰时(早上7点至9点),也与龙年和东南方相应。
巳代表巳时(上午9点至11点),也与蛇年和东南方相应。
午代表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也与马年和南方相应。
未代表未时(下午13点至15点),也与羊年和西南方相应。
申代表申时(下午15点至17点),也与猴年和西南方相应。
酉代表酉时(傍晚17点至19点),也与鸡年和西方相应。
戌代表戌时(晚上19点至21点),也与狗年和西北方相应。
亥代表亥时(晚上21点至23点),也与猪年和北方相应。
十二地支还与中国的农历月份、生肖、五行(金、木、水、火、土)等概念紧密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