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扎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坐具,也被称为坐垫、座垫或地垫。它通常由木头或竹子制成,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并且往往配备有软垫以提供舒适的坐感。马扎的高度一般在10至40厘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马扎源自于汉魏时期从印度传入的“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这种坐具最初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地上坐着吃饭、休息或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扎不仅成为了一种实用的家具,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装饰性的家具,常见于客厅、卧室和书房等室内空间。
马扎的特点包括:
便携性:由于设计为可折叠,马扎易于携带和存放。
舒适性:坐面通常使用棕绳或类似材料,提供良好的透气性。
装饰性:马扎的制作材料多样,如红木、紫檀木等,并且可以手工编织各种图案,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马扎在中国民间生活中非常普及,用于各种日常活动,如吃饭、看电视、聊天和休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