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事件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日本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引发了中国大片土地的沦失和华北的危机,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八一宣言》的发表: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公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意识觉醒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