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在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包括:
增强整体性和稳定性:
构造柱与圈梁等构件协同工作,防止墙体倒塌,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提高抗剪能力:
在墙体转角、内外墙交接处等位置设置构造柱,增强墙体的抗剪性能,防止墙体开裂或破坏。
约束墙体开裂:
构造柱与圈梁共同工作,限制墙体裂缝的扩展,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消耗地震能量:
在地震发生时,构造柱通过塑性变形、滑移和摩擦等方式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对建筑物的破坏。
构造柱的设置位置通常包括:
外墙转角:提高转角处的墙体稳定性。
内外墙交接处:增强墙体连接处的强度。
楼梯间四周:保护楼梯结构的安全。
疏散口:增强疏散通道的稳定性。
长墙中部:当墙体长度超过一定值时,设置构造柱以增强墙体的承载能力。
较大洞口两侧:提高洞口两侧墙体的稳定性。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在楼层间加强墙体连接。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包括:
最小截面尺寸通常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做马牙槎,并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
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构造柱的设置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安全,并不承受主要的竖向荷载,而是主要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