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小,导致消费者倾向于在较低价格时购买更多商品。
收入效应:
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能增加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在价格较高时。
替代效应:
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转向购买其他替代品,以减少总消费成本。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会随时间、收入等因素变化,影响对不同价格水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在IS-LM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自由变动得到,因为在模型中,一般假定价格水平是常数,货币供给为已知,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这一模型反映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古典经济学中不太关注宏观需求,而是关注宏观供给,例如萨伊定理所述,商品生产自有其消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