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指的是驻扎军队进行垦荒的活动,即集结人力物力,开垦荒地或未开垦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在边疆地区或未开发地区进行农业开发的行为,也可以比喻积极开展工作或事业,开拓新的领域。
屯垦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特别是在古代中国,它既是一种军事策略,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例如,在《明史·费瓛传》中提到,利用凉州的闲田进行军屯垦殖,以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
屯垦制度包括军屯、民屯和商屯等多种形式,其中军屯是指由军队负责垦荒和农业生产,民屯则是由普通百姓进行垦荒,而商屯,亦称盐屯,是由盐商在边境地区办屯垦,以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
屯垦不仅有助于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稳定边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