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农历(汉历)中的一种置闰方式,用于调整农历与回归年(太阳年)之间的差异。根据农历的规则,通常每2至3年会出现一次闰月。具体来说:
农历的月份是根据月亮的圆缺盈亏周期来定的,即朔望月,大约是29.5天。
由于12个月的总天数约为354天,比阳历的365天少约11天,因此大约每19年会出现7个闰月,用以调整与阳历的匹配。
闰月的设置规则是:如果一年中的某个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则这个月会被定为闰月,并沿用前一个月的名称。
闰月通常加在农历的末尾,使得那一年有13个月,长度为383至385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致规律是每2至3年出现一次闰月,但实际设置闰月时还受到气候变化、历法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候也可能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