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翁号
共翁号 > 知识 > 什么是米氏常数

什么是米氏常数

原创2025-06-20 03:00:02

米氏常数(Km)是 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S)的浓度。它是酶的一个特征性物理量,其大小与酶的性质密切相关。米氏常数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临床用药等领域的理论、实验和实践中。

在酶促反应中,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中等水平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倒数成正比,表现为零级反应。米氏常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高,需要较低的底物浓度就能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一半;反之,Km值越大,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低。

米氏常数可以通过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 plot)来测定,该作图方法通过将酶促反应速度的倒数(1/V)对底物浓度的倒数(1/S)作图,可以得到一条直线,其斜率即为米氏常数(Km),截距为最大反应速度的倒数(1/Vmax)。

总之,米氏常数是酶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酶促反应的特性。

返回:知识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猜您喜欢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