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是一种 吸血性卫生害虫,学名Cimicidae,体扁宽,腹部红褐色,遍体生有短毛。它们的最显著特征是一对位于幼虫腹部背面或成虫胸部腹面的半月形臭腺,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这也是其得名“臭虫”的原因。
臭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成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若虫和成虫为椭圆形且身体较为扁平。臭虫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35~37℃)约35天左右完成整个发育过程,一年可繁殖5~6代(寒冷地区约3~4代)。吸饱血后成虫的存活时间可长达6个月。
臭虫主要吸食人和温血动物的血液,如鸡、兔等。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床板、床垫、墙壁和地板的缝隙以及家具的角落里。臭虫怕光,因此在白天很难被发现。被臭虫叮咬后,人们常感到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会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可能出现红肿和奇痒,甚至可能引起细菌感染。
臭虫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包括住室、家具、交通工具等。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场所,臭虫的危害尤为严重。为了控制和预防臭虫,需要定期检查并清洁可能藏匿臭虫的地方,如床架、帐顶、墙壁、天花板、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