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俗称树挂或冰花,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由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它通常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当气温低于冰点,并且空气中有足够的过冷却水滴时,这些水滴就会在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迎风面上迅速冻结,形成雾凇。雾凇具有多种形态和名称,如“琼花”、“雪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丽而罕见的景观。
雾凇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
1. 气温必须低于冰点;
2. 空气中有充足的过冷却水滴;
3. 通常伴随着风力,有助于水滴的积聚和冻结。
雾凇有两种主要类型:
粒状雾凇:当气温在-2℃到-7℃之间,风速较大时形成,由过冷却雾滴迅速冻结成粒状小冰块构成,结构较为紧密。
晶状雾凇:在温度低于-15℃且有雾、微风或静稳的条件下形成,由过冷却雾滴凝华而成,结构较松散。
雾凇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有时也会对电线、树木等造成损害,但其在净化空气、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也被视为一种有益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