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亦非台"是禅宗中的一种境界,源自唐代高僧惠能法师的《菩提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虽然人们常常用明镜来比喻心灵的清净和明亮,但实际上,心本身并不需要一个具体的台子来支撑。正如明镜本身并不需要一个台子一样,心也不需要依附于任何物质或形式。真正的清净心是空灵的,不染尘埃,不为外物所扰。
具体来说:
"明镜亦非台":明镜代表清净禅定的心境,而台是支撑物,比喻心不应有所依附。
"本来无一物":强调心原本是空无一物的,没有固定的形态或物质。
"何处惹尘埃":既然心是空的,那么烦恼和尘埃也就无从生起。
这句话鼓励人们超越物质和形式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理解到世间万物的空性,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