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两岸,具有约3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商朝从盘庚迁都至纣王(帝辛)亡国期间(约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的都城,见证了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生活。殷墟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骨雕器等,而闻名于世,并在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宫殿宗庙区:商王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是王都的心脏地带。
王陵区:盘庚迁殷以后的帝王死后都埋葬于此,是规模宏大的祭祀场。
族邑聚落遗址、 家族墓地群、 甲骨窖穴、 铸铜遗址、 制玉作坊、 制骨作坊等。
殷墟的考古发掘揭示了商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和文化成就,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